运动是健康的“良药”,但你真的做对了吗?不少人纠结于运动时间的选择——晚上运动到底是助眠还是扰眠?哪个时段运动最护血管?不同人群该怎么制定计划?今天这篇科普,带你解锁科学运动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运动时间有讲究选对时段
健康收益加倍
很多人喜欢晚饭后运动,认为此时不仅天气比较适宜,还能消耗晚餐摄入的热量,有助于睡眠。但晚间进行剧烈运动反而可能适得其反。
据了解,一项针对1.4万余人穿戴了手环,获取他们的运动指标及睡眠指标的研究显示:
●若运动时间距离入睡时间超过6小时,强度越大,入睡越快、睡眠越长、质量越好;
●若运动距离入睡时间不足6小时,强度越大,入睡越晚、睡眠越短、质量越差。
按照23:00前入睡的健康标准,运动最好不晚于17:00,19:00后尤其要避免剧烈运动。如果白天没时间,17:00-19:00可以做些散步等轻度活动。
研究证实,任何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运动都能降低全因、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风险。需要注意的是,与其他时间段相比,每天在11:00~17:00运动,在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效果更突出,对血管健康更友好。
展开剩余78%此外,特殊人群注意:
●老年人建议选择快走、慢跑、太极、游泳等比较柔和的有氧运动。
图源:AI生成
●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,一定要在运动前做好充分预热。
适合多数人的科学运动周计划
跟着动起来
科学运动需 “全面发展”,建议每周保持4~5天的运动频率,每次运动约30~60分钟,结合四类运动类型:
️有氧运动:燃脂护心的核心
频率:每周3~4次;
时长:每次20~40分钟;
类型: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;
强度:中等强度(能说话,但不能唱歌的程度)。
力量训练:增肌强体的关键
频率:每周2~3次(非连续日,给肌肉恢复时间);
时长:每次20~30分钟;
内容:覆盖胸、背、腿、臀、腹、肩、手臂等主要肌群;
方式:可用哑铃、健身器械,或自重训练(如俯卧撑、深蹲)。
图源:AI生成
柔韧性练习:减少损伤的保障
频率:运动前后必做;
时长:每次10~20分钟;
动作:针对主要肌群进行静态拉伸。
♂平衡训练:防跌倒、稳体态
频率:每周2~3次;
内容:瑜伽、太极拳或简单的单腿站立等平衡练习。
其他注意事项
1.热身与放松:
●运动前:进行10~20分钟热身(如慢走、慢跑),激活肌肉和关节;
●运动后:进行10~20分钟冷却拉伸,帮助身体恢复。
2.水分补充:运动前、中、后及时补水,少量多次,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。
图源:AI生成
3.个性化调整:根据自身体能和健康状况,灵活增减运动强度和时长,别盲目攀比。
4.空腹运动禁忌:
●糖尿病患者、心血管疾病患者、孕妇不宜进行空腹运动;
●健康人群空腹运动时,需随身携带巧克力、糖果等食物,预防低血糖。
没有运动习惯?
从健步走开始!
研究发现,每天仅需行走7000~8000步,可降低6种慢性病发生风险:
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降低12%,肥胖症降低11%,2型糖尿病降低31%,高血压降低8%,胃食管反流降低8%,重度抑郁症降低8%。
健步走正确姿势:
●步幅:比正常走路大半个脚掌。
●步频:每秒走2~3步,每分钟120~144步左右,这样有助于提高心率,激活心肺功能。
●步态:要轻盈,脚落地时膝盖微屈,脚后跟到脚尖要顺畅,同时身体重心迅速跟随移动,过程中要调整呼吸,上身挺直,双手自然摆臂。
●强度:达到“呼吸略急促、微微出汗”,并维持这个感觉20~30分钟以上。
科学运动、选对时间、用对方法
才能既强身健体,又避免伤害
快把这份指南分享给你关心的人
一起动出健康吧!
来源:部分内容综合CCTV《生活圈》
发布于:湖南省新宝策略-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-股票配资学习-配资最新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